专家视角:高校设本科人工智能专业是否值得报考?
专家视角:高校设本科人工智能专业是否值得报考?
发布日期:2017-03-30 14:28
专家视角:高校设本科人工智能专业是否值得报考?
近几年,人工智能的发展炙手可热,专业的人才供应远不能满足需求。国家层面也十分重视对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今年3 月 29 日下午,教育部最新公布人工智能专业被列入新增审批本科专业名单,全国共有 35 所高校获首批建设资格。填报志愿马上开始了,这个专业是否值得填报,来听听几位来自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的建议。

AI 专业与计算机专业有何区别?
人工智能专业有哪些专业课?这或许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
那么国内 AI 专业课会有怎样的设置呢?人工智能在线教育平台深蓝学院的负责人赵松表示: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都属于一级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下设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二级学科;软件工程下设软件工程理论与方法、软件工程技术、软件服务工程等二级学科。
因此,从学科设置的初衷讲,人工智能专业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肯定会有重叠。
但是,由于人工智能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领域,其子领域包含: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智能机器人、推荐系统等,所以在学科设置上会有明显的不同。
同时,我们这里有一份来自芬兰萨塔昆塔应用科技大学SAMK的本科人工智能专业课程表,仅作参考。顺便一提,SAMK应用科技大学也是芬兰第一家开设人工智能本科专业的高校,课表如下:
大一:基础课程(基础编程、面向对象编程、关系数据库、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等)
大二:数据技巧(大数据和非关系型数据库、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基础(Python语言等)
大三:AI进阶(神经网络、云计算和图形处理GPU、机器视觉与卷积神经网络、NPL) 项目实践(与企业进行产学研项目合作)
可以看出,SAMK的本科 AI 专业课从大一开始会着重对学生的数学及计算机基础能力进行培养,大二则是数据技能及 AI 基础课与计算机基础课交叉进行教学,大三则会分为神经网略、视觉、 NLP 多个方向,选修课中似乎可选的方向更多一些。同时该学科设置中有15学分的项目实践,旨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并与企业深度合作。

注:SAMK大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专业与芬兰最大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专业联盟ROBOCOAST产学合作,由100余家企业提供实习就业机会,同时参与“中国制造2025”项目
专家看法
对于人工智能专业的报考建议,让我们看看专家的看法:
深蓝学院负责人赵松表示:
开设人工智能本科专业,需要各高校根据自己优势和特色制定本校的培养计划方案。建议高校制定培养方案时,要与企业紧密结合,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知道自己将来毕业后可以做什么工作;此外,课程的内容上,需要紧跟当下主流的技术,力争学生的知识储备与企业的需求紧密接轨。
但是,由于人工智能的子领域众多,所以赵松担心,大多数高校,都没有完整的师资力量,更多的可能是在某个子领域具备一定的经验,比如在计算机视觉领域。他认为:“现在市面上,师资培训是比较热的,但通过短时间培养出来的师资,是否真正具备给学生上课的水平,这一点是值得商榷的。”
此外,高校有必要为企业批量产出 AI 人才。但特别不希望看到,高校为了完成上级部门的 KPI 或者为了争取政府的经费资助,背离教育的初心,而去设立人工智能专业。近几年,不少企业和机构都在谈“互联网 +”,或者“AI+”,在赵松看来,这些其实都是赋能的模式,最关键的,还是“+”背后的产业品质。比如现在大家都在讲“AI+ 教育”,如果我们连教育本身(比如课程质量、服务)都没有做到最好,再“AI+”又有多大意义呢。
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周志华表示:
人工智能是一个“产学研”结合紧密且学成后可以立即致用的学科。南大成立人工智能学院消息公布后,不少国内一线企业表达了希望和学校联合建设一些应用型课程的意愿。“正是因为现在人工智能领域面临人才缺口,所以我们觉得有必要做一个更大规模的人才培养,以60~100人的规模来培养本科生,或者在这个范围之上再有本硕连读学生,这个数目从国家智能产业的需求来说仅是杯水车薪,所以学生就业不会是问题。”
微博技术大 V“老师木”认为:“国内高校一窝蜂开设AI是没必要的,不过在个别学校尝试一下还是可以的,譬如南京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等高校。”他表示,这些学校在 AI 方向师资力量很雄厚,所以更适合开设人工智能本科专业。
至于一些师资力量并不是那么足够的学校,老师木认为并没有跟风开设本科 AI 专业的必要,有些学校的培养质量或许还不如一些培训学校高,教学内容甚至可能还比不上网上一些质量较好的公开课。

可以看到,不论是学术界还是工业界,大家首先关心的就是高校是否有资质开设本科 AI 专业的问题。有雄厚的师资力量也好,跟风也罢,选择什么方向对人才进行培养,怎样才能培养出真正有益于中国 AI 发展的人才,是所有高校应该认真考虑的问题。如赵松所说:
特别不希望看到,高校为了完成上级部门的 KPI 或者为了争取政府的经费资助,背离教育的初心,而去设立人工智能专业。
对于想学习人工智能这个专业的同学,一定慎重考察该院校的人工智能学科基础,并提出如下两个问题:
1.是否有足够的师资力量将学生培养成才?
2.是否有足够的产学研合作机制给学生提供实践及就业支撑?
如果为了跟风选择了不具备优势的院校,则不如不选。
参考文献:
《专家视角:高校扎堆开设本科 AI 专业真的有必要吗?》陈思;2019 年 4 月 17 日;InfoQ,https://www.infoq.cn/article/g-7fIYSYEDzcPT3MAjIk
《专业解读:炙手可热的人工智能专业》北京考试报;2018年11月23日;https://gaokao.chsi.com.cn/gkxx/zybk/201811/20181123/1741114234.html

由100余家企业组成的ROBOCOAST产业联盟参与教学,为学生提供产学研项目及实习就业
相关阅读:

芬亚教育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